當前位置:首頁 > - 文章中心 > - 新聞中心 |
中國鋼鐵未來有望引領全球
|
發布時間:2016-8-23 11:22:02 來源:泓源鐵藝 瀏覽次數:2192 |
第一,世界鋼鐵產業轉移的規律。
英國等西歐國家開創近代鋼鐵業以來,世界鋼鐵發生了三次產業轉移。第一次轉移發生在美國,第二次在日本及前蘇聯,第三次是中國。認識產業轉移規律有助于理解目前形勢。從主要鋼鐵產量占世界比例這一主要指標可以看出過去一個半世紀鋼鐵經歷的三次產業轉移。
可以通過分析美國和日本的例子,總結出世界鋼鐵產業轉移的三個規律:市場需求決定規律、技術轉移創新規律和高速投資追趕規律。美國歷史數據證明了國內巨大的需求是大國鋼鐵崛起和產業轉移的最基本的解釋變量。美國利用歐洲的平爐技術,日本利用歐美的轉爐技術,分別實現了本國的鋼鐵產業追趕,是技術轉移創新規律的例證。大規模投資是實現前沿技術引進創新的必要環節,日本戰后鋼鐵發展、七十年代的高爐大型化、工藝連鑄化等等供給變革都離不開大規模的投資。
第二,中國鋼鐵追趕崛起的路徑。
中國鋼鐵在改革開放之后的追趕崛起可以分為三大階段。一是二十世紀最后二十年的轉型追趕階段;二是新世紀最初十年前后的數量趕超階段;三是未來十年前后的全面崛起階段。目前中國鋼鐵業處于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變過渡調整期,這一形勢具有內在的規律性。
在國際比較意義上,中國鋼鐵追趕崛起的規律主要有以下四條:一是改革開放體制轉型提供根本動力;二是大國城市化工業化釋放強大內需;三是生產函數結構與供給能力變遷;四是政府產業政策干預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從供給側變革進行闡述,具體體現在技術工藝變革、設備制造能力提升、鋼鐵投資高速增長、綠色環保革命以及利用海外優質鐵礦。
第三,國內形勢特點與成因。
近年來,鋼鐵產業主要呈現以下特點:增長趨緩、產能過剩;鋼鐵價格大幅下降;利潤、投資下行調整;鋼鐵成為結構性改革與調控政策的重點對象。
鋼鐵業目前困境有共性根源和個性根源。共性根源是企業在景氣擴張期過于樂觀,體現為在需求疲軟時現實產能過剩。個性根源主要有三種,一是鋼鐵業的固定成本高,數量調節靈活度低;二是高爐停產成本高,退出困難;三是地方政府對需要退出企業提供行政保護手段,使得退出調整更加困難。
在數量調整面臨更多困難行業,價格大幅下降成為調節供需失衡的主要手段。價格下降這幅“苦藥”從以下幾方面發揮調整作用:首先是價格下降自發調減企業當期鋼鐵投資,使得未來產能增量下降。其次價格下降和產能過剩導致利潤大跌,倒逼高杠桿低效率企業退出,邊際調減產能存量。最后價格下降對企業來說是一種“獎對罰錯”的激勵機制,使得企業學習改進提升決策能力。
第四,外部環境特點與成因。
近年來,中國鋼鐵出口快速增長,但外部環境不太樂觀,貿易摩擦趨于頻密、國際對話壓力上升。在“全球鋼鐵貿易再平衡”假說框架下,可以分析鋼鐵外部形勢的變化。“全球鋼鐵貿易再平衡”假說表明新世紀初鋼貿依存度下行走勢將被改變,將向其更長期歷史趨勢回升收斂。中國作為鋼鐵新興大國,鋼貿再平衡意味著出口增長存在潛在機遇,然而在市場低迷調整期,出口增長必然面臨國際壓力。
關于如何增加貿易依存度,有兩種方式。一是增量創造。數據顯示近年我國鋼鐵出口較快增長,一定程度通過“一帶一路”等合作增加中國對巴基斯坦、OBOR及非洲鋼鐵的出口實現,屬于鋼鐵貿易增量創造。二是存量調整作用,在開放競爭環境下,早先鋼鐵生產消費國由于比較優勢與相對競爭力變化,部分企業退出市場并減少國內供給,在邊際上釋放出一定數量的鋼鐵需求。目前這個階段,上述存量調整作用還不很明顯。
第五,我國鋼鐵內外政策探討。
本文從國內鋼鐵政策和對外鋼鐵政策兩個角度提出了建議。對于國內的鋼鐵政策,一是應結合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與政策托底功能,通過去產能化解產能過剩失衡,對所謂“僵死企業”關鍵要“挪開呼吸機,拔掉輸血管”,讓市場競爭規定存亡,不一定由行政機構“手拿生死簿,文件定去留”。二是鼓勵基于市場競爭規則的企業兼并重組,政策目標不宜過于糾結行業集中度指標,需總結早先兼并重組經驗避免行政之手“拉郎配”事與愿違效果。三是要高度重視鋼鐵企業就業集中與企業退出對特定地區勞動市場可能產生的沖擊,要求退出企業清盤與資產處置優先償付拖欠員工工資與法定社保繳費,努力將調整產能過剩對員工福利影響控制到最低水平;四是要積極發掘拓展鋼鐵潛在市場需求;五是作為實現鋼鐵全面提升崛起最根本要求,應深化改革鼓勵創新推動鋼鐵供給側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鋼鐵業面臨與早先大規模進口與后來進口替代發展階段實質不同的全新外部環境。順應環境變化,需構建內外統籌、邏輯貫通、攻守兼備的新興鋼鐵大國政策體系,為我國鋼鐵全面提升崛起中國鋼鐵時代到來創造條件。對此,本文提出了四條鋼鐵對外政策調整。一是積極參與國際鋼鐵對話,應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變接招為出招。二是遵循習主席“聚同化異”方針,堅持弘揚由市場機制決定國際鋼鐵產量配置與貿易流向這一國際共識立場;三是利用國際對話平臺擺事實講道理;四是鋼鐵貿易積極擴大增量、穩妥管理存量。
最后是本次報告內容的總結。近年鋼鐵業嚴峻形勢折射出當代全球鋼鐵產業轉移背景下中國鋼鐵崛起的歷史性機遇,是我國鋼鐵從規模擴張向全面提升轉變的必經調整過程。調整期鋼鐵政策,對內要力推結構性改革,更多采用市場化手段化解產能過剩推進轉型升級;對外要主動參與引導國際鋼鐵對話,積極協調鋼鐵大國競爭關系并改進國際治理規則。順應世界鋼鐵產業轉移客觀規律,認識中國鋼鐵崛起內在邏輯,實施結構性改革與提升開放水平的內外統籌鋼鐵政策,中國鋼鐵未來有望引領全球。
|
推薦產品 |
|
|